体格更美,发展的协调性不断增强。
从主要行业看,涨幅扩大的有造纸和纸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别上涨3.4%、2.6%和1.9%。上述四种食品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1个百分点。
据测算,在9月份6.9%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4.0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2.9个百分点。据测算,在9月份1.6%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0.2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4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上涨9.8%。一、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回落,环比涨幅略有扩大从同比看,CPI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3%,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1%。
食品价格上涨0.5%,涨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10个百分点。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环比涨幅均有所扩大从同比看,PPI继续上涨,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基本符合此前各大国内外机构的预期。
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已经连续七个月保持在5%以下,9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仅仅为4.83%,这是2012年以来的一个低点。实体零售业态零售额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其中像百货店、专业店的零售额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加快了3.3和2.5个百分点。服务型消费增长空间同样较大。企业利润增长也比较快,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同比增长了21.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了13.2个百分点。
网上零售的数据十分抢眼。从居民收入来看,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同比增长7.5%,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了1.2个百分点,继续快于GDP和人均GDP的增长速度
从消费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一直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居民消费的升级态势在继续加快,消费的政策在不断地完善。有记者问:从数据上看,三季度的经济增长有所放缓,未来房地产市场会继续降温,金融风险防控也仍将持续,消费刺激政策效应会递减,您认为经济走势是否会发生变化,当前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是否充足?邢志宏对此回应称,从前三季度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支撑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有利因素在不断积累增多,所以下一阶段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还将持续发展,可以说全年有望更好实现预期发展目标。前三季度,我国新登记的企业达到了451万户,同比增长了12.5%,日均登记企业达到了1.65万户,超过了去年的水平,去年全国日均登记企业是1.5万户。从外需来看,世界经济稳步复苏,整个需求也都在扩张,同时我国的出口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所以我国出口将继续保持回稳向好的态势。
服务业也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所以工业的景气在持续扩张。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邢志宏今日表示,支撑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有利因素在不断积累增多,下一阶段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还将持续发展,可以说全年有望更好实现预期发展目标。同时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增长在加快,这都为消费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基础支撑。
如果从产品产量来看,我们统计的570多种工业主要产品当中,产品产量增长面达到了76.3%。其中,制造业的新登记企业达到了39万户,同比增长了21.7%,并且新登记企业的活跃度保持了70%的比较高的水平,新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创业创新的蓬勃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各地区、各部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力度,不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新的主体在快速成长。前三季度我国的专利申请量达到了248万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今年发布了2017年全球的创新指数的排名,其中中国的排名在22位,比2012年上升了12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的首位。
三季度当季,服务业生产指数各月都保持在8.3%的较快增长水平。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实体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基础在夯实和加强。今年以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在三去一降一补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拓展新领域、丰富新内涵,推动实体经济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今年,我国复兴号的动车组投入了运行,世界上首台光量子计算机问世,我们在全球率先稳定实现了开采可燃冰,标志着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农业生产的形势比较好,农业的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更趋合理,粮食生产全年有望丰收,农业向绿色、优质、可持续,更好地满足质的需求加快转变。三次产业都是在调整中发展,在转型中升级,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在稳步提升。
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工业的供求关系明显改善,市场价格保持回升,企业效益明显增强,前三季度,41个工业行业当中,有36个工业行业保持了增长,增长量达到了87.8%。从投资来看,因为企业效益在明显改善,市场的需求在稳步扩张,所以企业的投资能力在增强,企业的投资空间也在扩大。
二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在大力实施,市场活力在不断地激发。邢志宏最后总结称,综上所述,在一系列有利因素的促进下,我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将持续发展,全年有望更好地实现预期发展的目标。
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动能对服务业的影响十分显著,从1-8月份的数据来看,服务业当中互联网相关的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了40%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增长了20%以上。国新办19日就2017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邢志宏介绍2017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今年以来,我国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注意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注重定向调控、相机调控,适度扩大总需求,在促进消费稳定增长的同时,注重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性的作用,巩固外贸回稳向好的态势,形成了内外需求联动发展的格局,对经济增长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有力地提振市场信心,改善了发展预期。三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需求的潜力进一步释放,市场的信心和发展的预期进一步提升。同时在消费升级和工业升级的带动下,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都呈现了较快的增长态势此外,针对民生领域中的短板,今年相关领域建设的力度在进一步加快,前三季度,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民生领域的投资增长也都在20%以上。
国新办19日就2017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邢志宏介绍2017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了8.3%,其中像电子、仪器仪表这样一些重要行业的投资增长也都在20%以上。
有分析认为,中国现在的经济太过度依赖基础设施投资,想问一下统计局怎么评论?邢志宏对此表示,从三大需求来看,我国经济当中,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可以说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在进一步巩固。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的同时,投资在产业领域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高端产业的投资在持续加快,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8.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6.7个百分点。
有记者问:现在基础设施投资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占比处在历史的高点。当前投资着力主要是增强发展后劲,对经济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都在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未来基础设施投资仍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未来,高端产业投资和传统产业投资的改造提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当然基础设施投资仍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邢志宏说,尽管如此,我国的基础设施仍然存在薄弱环节,所以今年以来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更多投在了生态保护、环境治理、道路建设、公共设施的改造提升等方面,前三季度,这些领域的投资增长都在20%左右。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也取得了飞速进步。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力度也在持续加大,工业投资当中,技改投资的比重达到了43.7%,技改投资前三季度增速达到了12.8%。
当前,投资着力主要是增强发展后劲,围绕补短板、促创新、惠民生,开展了很多有效的投资,所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是比较快的,建设成就有目共睹。比如我国的高铁建设,现在总长度已经达到了2.3万公里,位列世界第一,占全世界的60%以上。
邢志宏最后表示,所以,投资对经济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都在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投资的领域是比较宽的。针对中国经济是否过度依赖基础设施投资的有关疑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邢志宏今日表示,消费需求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在进一步巩固
当前投资着力主要是增强发展后劲,对经济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都在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未来基础设施投资仍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邢志宏最后表示,所以,投资对经济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都在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投资的领域是比较宽的。
评论留言